场五行属性什么用?

包维君包维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概念在古代是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总结,具有极强的朴素的辩证法的色彩 木:春天,发生,欣欣向荣 火:夏日,旺盛,烈日炎炎 金:秋季,收获,硕果累累 水:冬天,潜藏,冰天雪地 土:四季最后一个月份,周而复始,万物归一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有了新的答案——温度(热胀冷缩),光照(光合作用),水分(水汽循环),还有地球本身自转产生的重力(万有引力)。这四种力量推动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

而“五”是什么?是变化的周期个数,也就是这四种力量各自一个周期,这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那么为什么会有相生相克呢? 生,是指这一周期的开始,克,是指这一周期的终结。就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从种子萌发到幼苗成长需要土壤、水、空气、阳光的滋养,从幼年到成年必须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之后才能结出果实,繁衍后代。如果缺少了某一种养料或者某个发展阶段就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即使能生长也会变得畸形。

古人把这种生长过程称之为相生,而将那些阻碍生长的力量称为相克。其实质就是四力的不平衡。 而人生活在世界中无非是这五种元素的平衡与失衡的问题。 因此中医上有”五行相胜“的说法,即是对五种元素平衡或失衡病证的描述和解释。 金过盛(实):咳嗽,痰喘,咯血,咽痛 木过盛(实):发热,烦躁,口渴,腹泻 水过盛(实):浮肿,腹胀,脚气,痰饮 火过盛(实):高热,烦躁,谵妄,抽搐 土过盛(实):肥胖,乏力,腹胀,满闷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上的五行实际上是指物质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既有其规律可循又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衡。于是治疗也就有了针对性——调顺体内外的元素关系。

比如上火,实际上是内环境中的火(阳)偏盛,此时应该补水(阴阳平衡),而喝水过多又可能导致胃中积水(土壅),所以又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

景铧键景铧键优质答主

土:土主长,主生物之生长发育。凡是发育、培养、成实在五行中都属土。植物的果实生长在大地,由后天之土所发育、肥沃,而土性植物是耐贮藏的,因此,结实的植物如谷、薯、豆等为土性植物。土性土质一般结构疏松,肥沃保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和生物体的成实。如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

金:金主肃,指生物在肃杀、收敛。生物体内的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由肺主司,肺属金。肺的功能,类似自然界金气的肃降功能。生物体的各种代谢产物由大、小便排出体外,类似自然界矿物在水谷之气的浸渍、过滤后,由水中分离出来。因此,能收敛各种代谢产物的器官和矿物在五行中都属于金性。

水:水主冬,冬季雨露下降凝结成冰,严寒肃杀,草木凋零,生物体内的物质很少向外输泄,而趋于含藏,故水主藏。人的肾和二阴(肛、尿门)内含有精血和尿,具有闭藏精血排泄尿液的功能,肾和二阴属水,类似冬季水性物质的多滞于内,不易蒸化发散,因此,含有液汁的水生动物、植物和水性化学物质也都属水性。

木:木主春,春季自然界生机勃发,气候变暖,雨露滋润,草木推陈出新,吐故纳新,迅速生发,郁茂苍翠,繁花绽放,生机盎然,故木主发生。肝维持着人体的正常气化,疏泄人体的水液代谢,维持人体机体通达,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情志舒畅和生殖功能的正常。

火:火主夏,夏季炎热酷暑,阳热过盛,气候蒸腾,万物盛长,草木繁茂,火性植物都具有苦味,具有泻热、燥湿等作用。属于火性的动物、植物和化学物质都具有温热走窜、通达、升腾、浮动、开泄等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