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怎么算三才?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的一种认识,它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这种观念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时间,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 五行相生相克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古人通过长期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之一,《礼记·中庸》有言:“智者之号,不以一时之患而毁其终生。愚者之虑,不以其智而困乎一生。”
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面为阴。我们人在中间就是要平衡这两个力量,只有阴阳平衡,人才能健康无病。所以中医常常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中医学中,五脏(心、肝、脾、肺、肾)被看作是具有五行特性的生化功能单位。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保持动态的均衡。 中医里常讲“五行”中的某一行过盛或不及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兼顾五行生克的规律,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在判断五行时,要注意它的三个特点:
1.五行具有对称性。在中医文献中,常将“木”“火”“土”“金”“水”称作“五常”;将“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将“筋”“脉”“肉”“皮”“骨”称为“五体”等。由于存在这些对应的关系,我们在判断五行时就要注意其对称的特点。
2.五行具有属性。中医学里的五行虽然与自然界中的五行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两者也是有区别的。自然界中的五行是对宇宙万物的概括,而中医中的五行则是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描述。因此我们要注意五行属性的这一特点。
3.五行具有循环往复的性质。正如自然界中五行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样,人体这个有机整体也是通过五行之间的循环往复而维持着动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