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五行什么克什么颜色?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代表很多人对于五行知识一知半解却又非常好奇。 五行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对宇宙万物运行的观察,金、木、水、火、土是五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五类基本元素;它们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不断循环往复的生化流行规律。 中医理论来源于古人对于人体的观察,并借鉴了五行学说的理念。“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五志”,即怒、喜、思、悲、恐则分别对应着五脏的功能活动。
因此中医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功能:五脏如同五个大臣一样各司其职,而又互相配合。而“五志”则是阴阳五行对人体精神活动的具体化,怒、喜、思、忧(悲)、恐则好比五剂药品,适量则能治病,过度则成灾。 后来人们把“五行学说”引入到医学领域,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对理解中医理论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后代许多中医学者关于五行属性的讨论。
然而中医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提到“金克木”或是其他相克的道理是什么。后人基于此做了很多工作,如《黄帝内经》中有“金能胜木”“木郁从土”等提法,认为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取决于相应脏腑的阴阳性质。如果某一脏腑阳气过盛,则可克制另一脏器;倘若阳气不足,则被克制。 现代学者根据古书对五行相克所作的描述,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五脏功能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定位,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