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望坛在哪?
新改建后的雍和宫已开放,作为国家博物馆进行展出并对外开放。 原址为雍正帝的府邸。雍正即位后,将其母皇太后赐居此处,并改名雍亲王府。
1738年(乾隆三年)改称雍和宫,这里成了皇帝的家庙。1740 年(乾隆四年)又专门在宫内辟出一座殿堂,供皇帝在此举行祭祀祖先的“家宴”。雍和宫不仅是佛教寺庙,还是清代皇家祭祀祖先的场所。
建筑特点 雍和宫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正殿——大佛殿、东暖阁和西暖阁。整个寺院规模虽不大,但建造得极为精致。
它既保留了汉族传统宫殿的建筑风格,又在许多细节之处融入了蒙古民族特色的装饰物。 比如,在正殿大门上就饰有象征蒙元王朝的“回文”;在东暖阁门上的装饰画是四幅色彩鲜明的山水壁画,分别象征“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在西暖阁内的顶棚中央则用沥粉贴金的手法绘有一巨大圆形图案,中间五颗耀眼夺目的红宝石象征着“五星高照”,四周十二颗绿宝石代表“北斗七星”。
这些装饰品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宗教圣地烘托了出来。 而最能体现雍和宫独特风格的,莫过于它的“大殿”了。
这座大殿同时兼具了汉地佛教建筑和藏族佛教建筑的特征。它的平面呈方形,外观重檐庑殿式,上下两层,周围环廊,形成内外两圈,取“天地合一”之意。
内部则采用木结构建筑,柱子的排列既不象汉地佛寺那样均匀排布,也不象喇嘛教寺庙那样围绕中心佛塔而建,而是按照“经堂”式的构架方式,以正中三间突出,两侧渐次收小的方法来营造空间层次。
大殿内除了供奉着三世佛外,在上方还饰有五色祥云、无量寿佛和千手观音等画像。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布置使得一个庄严的宗教活动场所得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