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们小城故事多?

练胤然练胤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自古至今,襄垣历代劳动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世代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襄垣旧时流传的民俗歌谣有“襄垣六怪”之说,歌谣为:

“襄垣城内的城,圆不圆来方不方,城里还有城”。

这句话的解释为:清代襄垣县城城池并不规整,并且城池中间还有城,那是道光九年在城东半里处建置的县城新衙署。城北有东西走向的瓮城及城门,拱卫着城北的县衙、文庙和武庙等古代建筑群。

“襄垣的驴多,街上跑乱辙”。

这是讲的襄垣人勤劳,养的驴子多,赶大车到县里办事、做买卖、走亲访友的多了,所以才出现街上跑乱辙的现象。

“襄垣的灯多,正月十五挂灯笼”

这是讲在正月十五晚上,襄垣县城每户人家都要在门前挂上红灯笼,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红火火和一帆风顺的意思,预示着新的一年发家致富。

“襄垣的磨多,磨杆磨杆敲断”。

这是讲在清代中叶,襄垣经济很发达,境内种植业、加工业兴旺,仅襄垣县治所在地的今古韩镇王桥村就有“九磨十八碾”,由此可见当时的繁荣程度和人们的富足生活。尤其是农村以小米、高粱为主,磨米磨面的“石磨”派上了用场,拉磨的牲口也越来越多,磨杆用牛皮拧的,由于用的过频,磨杆磨杆敲断也成了当时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

“襄垣的闺女多,城内城外都是婆”。

这是讲襄垣县是个农业大县,从地缘上讲又紧邻省城太原,所以就成为历史上山西女子外嫁“走西口”较集中的地方,也使襄垣成为历史上较特殊的“光棍县”和“鳏夫国”、“尽婆国”。每到农忙时候,就有邻近的潞州、屯留、长子、榆社等地的女子(小姑、姊妹、嫂娘、妗姨等亲戚族妇或雇工)前来襄垣帮助收秋。所以,歌谣便总结出了“城内城外都是婆”这么一句顺口溜。

“襄垣的炮仗多,正月十五还放红”

在农耕文化里,襄垣人普遍相信有一种神奇“东西”是主宰人的命运和“神虫”百害的“神”,在农历正月十五花灯节时,人们要祭祀“神”,还要燃放成堆的鞭炮和红红的烟花。过去,襄垣有两处较大的“花灯会”场所,一是城隍庙前(今古韩镇西街西头),一是泰山庙前(今古韩镇南头)。旧时,每年正月十五晚上,从下午5点直至深夜,“花灯会”上灯和人一直不断,直到正月十五“烧花”时结束。当“烧花”开始,人们将各种花灯集中放在城隍庙前的空场中,点燃并放满鞭炮,直到花灯烧尽后散去。

过去襄垣人“三八”不洗头,妇女在“三八”期间(即农历三月初八、三月十八、三月二十八),洗了头就会打雷(山西风俗忌讳女子在“三八”期间洗头),所以就流传出了“三八”不洗头的俗语。

襄垣县古称光禄郡,其历史积淀、民俗风情及历史典故等源远流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