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离哪些故事?
战国时,韩国的高渐离本是一位击筑能手,曾因罪入狱。狱友荆轲与高渐离友善,高渐离出狱后,常以击筑为生,荆轲则常着绸衣,以歌和筑。后来,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携秦将樊于期的人头,往入秦刺杀秦王。荆轲临行时,高渐离击筑送行,荆轲作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词慷慨悲壮,闻者皆为流泪。后世有易水亭、高渐离祠,以记其事。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高渐离逃匿于宋子(今河北赵县北),以做工为名,居于人家,仍偷偷击筑。有人告诉他,秦王召善击筑者,他想去。他的朋友对他讲,这件事很容易办到,你尽管击筑就是了,但一定要找个机会把秦王杀了,如果你不能成功,你肯定会死得很惨。高渐离答应了。他找来一筑,用铅灌其中,作为暗器。他到宫中击筑,筑声悲壮,秦始皇很高兴,赐酒给他喝。高渐离欲乘机行事,便用筑向秦王打去,终以失败告终。秦始皇本想把他处死,因惜高渐离击筑有功,就给他施了“黥”刑,用刀在脸上刺字,涂上墨炭,将双眼熏瞎,使其再击筑为己行乐。但高渐离并未因此而屈服,最后终于在演奏时向秦始皇击筑行刺,为荆轲报仇。
后人敬佩高渐离的侠客风度,遂以他命名刀、笠等武器。
古代称击筑者曰“筑工”,筑工击筑时边击边歌。《史记·刺客列传》中记的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音乐故事。荆轲为了刺秦王,高渐离入秦为荆轲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高渐离在这慷慨悲壮的气氛下击筑,感动了许多人,秦舞阳也获得了壮行的勇气。
后秦朝灭亡,燕太子丹的故人见高渐离还活着,遂将他用丝巾缚在马背上,暗自将其送回燕地。高渐离一回到燕地,就立即找到一块大石,对石而击筑,以表示不忘旧主的耿耿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