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的神话故事?

朱诺玺朱诺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自南朝以后,何仙姑的神话故事,越传越广,记载她的事迹的宗教书、小说和志异笔记也就愈来愈多。《太平广记》、《三洞群仙录》、《女仙记》、《独异志》、《墉城仙录》、《仙苑仙府》、《汉武帝内传》等等,都是记载何仙姑事迹的书。如据宋代陈世修的《诸仙记》载,有一位姓何的秀才,游罗浮山,遇一采樵的老人,就向他打听起来。那老人道:“仙姑姓何,实乃罗浮山何家峒人,父母以樵苏为生。仙姑常采葛为食,年十六时不嫁,忽一日,有云鹤自天飞下,仙姑即跨鹤冉冉升空而去。”

还有一说,据五代人杜光庭的《墉城仙录》中记,仙姑本是西蜀隆州双流县人。少时也未出嫁,常采药自食。初遇王方平(晋时方士),王授予她金液九丹之方,仙姑常服此丹,神光照顶。后又在岷峨山下遇东岳真人紫虚元君,得真诀秘诀。唐贞观年间,忽有仙乐从空而至,白云成盖,仙姑即乘龙升天。

《汉武帝内传》中又说:八月七日,汉武帝在华林园设座宴,来了一位“形容清洁、年可十七八”的女仙,奏上一曲清歌。歌毕,帝问其姓名,自称“家在华山之西,去此不远。身本姓何,名琼女”。这就是说明何仙姑是“西蜀隆州双流县人”的说法是可信的,她本姓何,名琼。

但无论何说,何仙姑在唐贞观年间已成仙。唐宋以来的道士方士,大都尊何仙姑为女仙,列为群芳。《列仙志》中把她与麻姑、萼绿华、西王母等相提并论,称“琼女乃群芳之才备,众美之足珍者”!

何仙姑本是道家所奉的神仙,宋徽宗时追封为“静虚先生”(《宋史·礼志》),《历代神仙通鉴》列其为第三十位“正仙”,清道光年间被道教收入仙谱,供人祭祀。然而在流传中,特别是在劳动人民中,逐步改变了道教色彩。何仙姑在民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善良、睿智、慈悲、行善积德、济世救人的女英雄和女能人,是劳动人民智慧、力量和善良品德的化身。

她出身贫苦,一生劳动,而且是女强人,身兼数能,人所难及。她以劳动为主要生活内容,采薪、采药、织布、纺纱、绣花、插田、挑担、舂米、炒菜、洗碗等农活和家务活都能干,也干得好。有的神化传说,甚至说何仙姑有通天入地的神通,呼风唤雨、除害兴利、济困救贫、治病驱魔、抑暴锄奸、平反冤狱等件件都能干,件件能成功。何仙姑从不以女辈自居,而是顶天立地,有胆有识,敢冲敢闯,刚强机敏,不怕恶邻恶棍、官府凶神、妖魔凶怪、瘟疫横行。

在旧社会,妇女受礼教、受“三纲五常”压制和歧视、迫害极深。何仙姑的神话在民间的广为流传,实际上有着反抗旧礼教,争取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歌颂人伦亲情、宣扬勤劳善良、自尊自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的思想,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战斗力,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起到了巨大的振奋和激励作用。

何仙姑的神话故事,在民间不但流传广,而且内容极为丰富。仅流传在广东西樵山一带的,内容有数十种之多,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西樵山得道》、《巧治二恶棍》、《巧摆无底锅》、《济贫治富》、《巧治无赖》、《巧摆油煎锅》、《巧惩无赖》、《巧治吝啬鬼》、《巧惩贪官》、《西樵山救灾》、《巧治奸人》、《智惩渔霸》等等。在湖南等地流传的,也有几十种之多。

1992年,广州著名艺人许敦谷根据流传的何仙姑的神话故事,编演成了12集粤曲,由郭凤女等艺人演唱,其中的内容有《罗浮山下遇神仙》、《八仙过海打渔灯》、《斗法西施出妙计》、《巧斗无赖救姐妹》、《救民有难行洪福》、《巧搭浮桥渡百姓》、《八仙宫中打花鼓》、《八仙台下醉金龟》、《西街救贫医百病》、《惩恶扬善救穷友》、《仙姑生日众仙贺》、《三打无底煎油锅》等。

何仙姑成仙后,经常回阳世救苦济贫,扶植善良,除恶安良,解救众生,她一年回阳3次。第一次,在正月初九日,回生地广东增城的罗浮山。第二次,在农历四月初四日,回父母及弟子的墓前祭奠,这一天,也是何仙姑的生日。第三次是在农历七月廿三日(有的说在八月初九日),因她回阳时,正是酷暑季节,她在罗、鼎二山逗留的日子又较长,必然要遭到热毒之气的侵害,所以她在回到家的时候,就先把罗带解下来,悬挂在井上。这根罗带吸收了她体内的热毒之气,又浸泡在清冷的井水中,因而这口井的井水就特别的清凉甘甜,治病去疾的功能也就特别的好了。所以家人都把仙姑回阳回家的这一天定为“井水圣洁的佳日”。传说这一天,家里的人喝了这口井(即仙井)的水就会延年益寿,小孩喝了也不会患疳疾,老人喝了也不会患火喉炎和牙疼等内热之症。甚至病患者喝了这口井的水,也能霍然而愈。因为这种说法和传说影响很大。因而人们都把仙姑回阳回家的七月廿三日(或八月初九日)定为“仙姑诞”。

每逢“仙姑诞”,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衡州、永州)、湖北、贵州、江苏、浙江、河南和四川以及港、澳、台地区甚至美国、加拿大及南洋各地的广大信众,都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回娘家,上鼎湖山进香、朝拜、祭奠、祈祷、还愿,络绎不绝。在鼎湖山和仙女湖四周,都搭起了很多很大很多的戏棚,连台大戏、粤剧、山歌及粤曲演唱,通宵达旦,长达十多天至二十多天,热闹非常,香客和游人高达30至50万人,成为鼎湖区及肇庆市的重要旅游节日。由于鼎湖有这“仙姑诞”,为鼎湖山旅游业和肇庆大旺旅游业“创收”起了重大作用,仅此收入每年可达数百万元以至千万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