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孟宗哭笋: 孟宗,字恭武,三国至晋时衡州人。他是当地出了名的孝子。一年,母亲患病甚重。惟一爱吃笋鲜。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哪里找得到竹笋呢?孟宗无计可施,只好跑到竹林中痛哭。说来也怪,他这边哭得死去活来,那边的冰冻渐渐融化,笋尖出土了,孟宗喜出望外,折了几支竹笋回去做汤给母亲吃,竟然痊愈了。
干卧鹿头孝感鹿: 东汉时候,在河东郡(今山西夏县一带)有个少年叫王确,父母早亡,靠兄嫂带大。娶妻焦氏后,夫妻感情甚笃,他对兄嫂十分孝敬。后来,王确的大伯子病死了,家道中落,嫂嫂改嫁时,硬要把王确实逼回家中。夫妻二人孤苦万端,只好到深山老林里搭起草棚艰难度日。一日,王确生病了,焦氏整日在外拣果根充饥,寻药材治病,自己吃不饱,还要喂丈夫吃。焦氏常听人说鹿茸可以大补,但深山老林里哪儿去寻?一天夜晚,她在草棚附近徘徊,忽然看见对面山梁上走过几只梅花鹿,她眼巴巴地瞅着这送上门来的“鹿茸”难以就手捕获,心中十分焦急。第二天夜里,她又来到原地等候。不一会儿,只见一只小鹿从山梁上走过。焦氏心中一阵欢喜,正想去捡那脱落的鹿角,猛一抬头一看,竟是昨日见的那几只鹿。再细看,那鹿不是跪着吗?她忽地想起曾听人说过鹿有孝心,幼鹿常跪在母鹿身前吃奶。此时再看鹿角,确有断痕!她刚要去拾,忽见一老鹿慢慢走来,用头一拱跪在地上的小鹿,小鹿霍地站起来,老少三鹿一齐对着焦氏呜呜地叫着。焦氏急忙跪倒在地,给鹿磕了头,拾起鹿角回家。王确吃后大有起色,终于病愈。后来,他们用鹿皮换些粮食,艰难度日。那头老鹿还不时地把脱掉的鹿角送到他家门前。人们感念此鹿的孝行,就把它称为“孝鹿”。
孝感皇天: 春秋时期,鲁国人莱子母亲眼瞎了。他从人那里听到西方有一种草,用手一弹就能发出一种非常清脆的声音,盲人听了能见到光明。莱子不怕山高路远,千里迢迢跑到了西方,终于找到了那种草。不料他手里刚一拿着这草,就突然飞到九霄云外。莱子宁可牺牲自己,也不丢下手里的草。他就在天上呆了七天七夜。这时,莱子母亲正坐在家里等待儿子归来。突然,一道霞光从门外射来,随后便响起一种清脆的音乐声,母亲不由自主地从凳子上站立起来,随着声音往门外走着,不知不觉中眼瞎消失了,看见了光明。她急忙奔出门外,只见儿子站在那里,高兴地喊了声“儿呀!”就一头扎在儿子怀里。人们都说这是莱子的孝心感动了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