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故事的音乐?
第一首、张果老的《归去来兮》。张果老,唐初著名道士。有一天,唐明皇想要见识张果老的琴艺,于是请他为自己弹琴。张果老于是坐在床上,将空空的琴箱对着明皇,双手在琴箱上比划起来。唐明皇惊讶道:“没有琴弦怎么弹琴啊?”话音刚落,屋内忽然飞来12只乌鸦,落到琴箱上乱成一团。随后,张果老双手挥舞,乌鸦便开始变换出各种队形,而张果老则从中拨弄其羽翼,琴声悠扬地传了过来。唐明皇听闻,潸然泪下。这时,张果老突然停了下来,所有乌鸦皆化为红鹤,腾空而去。张果老为唐明皇弹奏的是一曲《归去来兮》,用以奉劝皇上不要贪恋权位,回归自然,唐明皇一听,难免感慨万千。
第二首、嵇康的《广陵散》。晋嵇康素善音乐,尝临刑奏之,声调激扬,响遏行云。西晋时,晋文王司马昭听说嵇康擅长击节抚琴,于是下令将嵇康捕杀,临刑前嵇康向众人索琴一张,援琴即弹。那曲调慷慨激昂,犹如江水滔滔,天地泣血,一时间,闻者垂泪,行者止步。曲罢,嵇康长叹一声:“向,,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引颈受戮,年仅三十九岁。《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首大型琴曲,据吴质《通幽论》说,这首琴曲是孔子周游列国,至齐国时从一位老歌女处得来。后经战国时著名琴家聂政再次加工润色而流传后世。汉代有《聂政刺韩傀曲》,与《广陵散》为同一内容。广陵散在1937年日军侵华时因兵乱而失传。
第三首、俞伯牙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更有古诗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说的正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流传千古。
第四首、赵高指鹿为马。有个楚国人因为生活贫苦,而打算去做秦国官吏,于是就特意赶去秦国。这时刚好赵高想要得到那个楚国人的琴,所以对他说:“如果你把琴卖给我,我就想办法让你官拜‘王室司马’这样的高官。”那个楚国人知道赵高在秦朝廷里很有势力,又听他说得那么来劲,就把自己心爱的琴送了给他。赵高收下琴后,就把这个楚国人安置在牧马的地方,一点也不提让他做“王室司马”高官的话了。过了好长时间,这位楚国人心痛自己那张珍贵的琴,又想到当初赵高对他讲的话,所以就去请求见见赵高。赵高拒绝见楚国人,楚国人就每天守在赵高的门外。赵高于心不忍,也只好接见他了。那个楚国人见到赵高,就哭哭啼啼地说:“我想做个‘王室司马’,现在却在这里牧马喂牛,您还是让我回到楚国去吧!”赵高说:“好吧,你现在就回去吧,等以后有什么机会的话,我一定推荐你做大官。”楚国人见赵高这样说,就问:“我的王宫的琴是不是还在?”赵高说:“早送人了。”
第五首、韩娥唱曲余音三日。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谢,乃曰:“乡些歌”实催人泪下。实感人至深。故谓韩娥过雍门,歌一曲,此不绝于耳者三日也。
第六首、庄周梦蝶鼓盆而歌。这是一段庄子对死亡的看法。“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就批评庄子,说你唱这么欢快的调子,死了老婆就应这么快乐地唱歌吗?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我听到老婆死了的确是很悲伤,后来仔细一想,她是来自于自然,又回归到自然之中。因此庄子就又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既然这个东西是不可改变的,我就没有必要那么悲伤。
第七首、韩娥唱曲楚王赠金。韩娥过宋国,宋国是个好乐之国,韩娥在宋国唱歌时“一里老幼,贵贱都为流涕。尽乃去。至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宋王闻之,请她唱歌,结果一唱,宋王群臣也感动得流涕,又唱一曲,大家又变得欢乐起来。宋王就赏了韩娥黄金。韩娥就用黄金在这个宋国做了个饭馆,来回报宋王和宋人,因为宋王和宋人这么喜欢这个人,所以就为她出了这么大力气,大家为韩娥送了一程又一程,韩娥被宋国人送了三天,可见大家对她有多么的喜爱。
第八首、琴曲《胡笳十八拍》的流传。此曲是根据同名诗歌《胡笳十八拍》谱写的,而诗文的创作者便是有“蔡文姬归汉”的佳话流传于世的蔡文姬。东汉时期,战乱频发,蔡文姬出嫁不久就被匈奴兵掠走,被迫远嫁匈奴一个王公。在胡地十二年,生了二儿。蔡文姬在那里饱受思乡之苦。曹操念及同僚关系,便派使携金璧把他赎了回来。文姬思乡心切,便忍痛了与二儿的惜别之痛回到长安,途中满目萧条,不禁又悲叹自己命运多舛。途中感伤顿生,便写下此诗。文姬归汉的故事成为古代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引用了此佳话,“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 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诗正是受《蔡文姬归汉》的鼓舞,有感而发写就,其中《霓裳》后《六幺》正是《霓裳羽衣曲》和《胡笳十八拍》。
第九首、伯牙弹琴,子期知音。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听了,赞道:“好啊,雄壮得就像泰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波澜壮阔的乐曲,钟子期又赞道:“妙啊,宽广得就像江河。”伯牙又先后弹了描述飒飒的松风、辽阔的原野、澎湃的急雨、咚咚的泉水等乐曲,钟子期都能说出这琴声表现的妙处。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说出琴声的意旨和情趣,伯牙为此很高兴。从此,人们便以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为知心朋友的典实。
第十首、为讨欢心一再改曲。这是南朝宋刘敬躬喜欢吹奏羌笛的故事中的一段。刘敬躬是南朝宋的一位大臣,他非常喜欢吹羌笛。每奏乐时,他都要把乐工叫来,让他们教他一些异曲新声,而他只听一遍就能学会,这使得他更加骄傲起来。有一回,他和一些客人一起喝酒,其中有位叫周朗的客人很善于弹琴。周郎弹琴时,刘敬躬要周郎把曲子改一下,周郎不肯,刘敬躬就很生气。周郎只得服从他的意见把曲子改了一下,但是刘敬躬听了以后还不满意,一定要他再次改变。周郎很不高兴,说:“鄙曲不足烦金閧。”意思是说那种庸俗低级的曲子不值得用价值这么昂贵的金笛来吹奏。刘敬躬一听这话,大为恼火,把他的金笛摔到地下,当场把客人都轰走,弄得周郎十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