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字五行属什么的?
1、《说文》:“宏,异乎中庸者也” 注:段玉裁曰:按此解甚善,与“大”为正相反也.今人用以为大之反者非是。 “中”指“中和”之意;而“庸”则是“常”的意思。即所谓“中和之德”乃平常之道!因此有“中庸之为德”的说法(参见《论语·雍也篇》) 而对于“宏”的解释则言其异乎中庸——亦即是说它是“不平常”的德行或品质了…… 这和“大”正好形成对比。所以后来人们常常将“宏大”一词作为“伟大”的同义语来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2、《广雅·释诂二》:“宏,大也。” 这个“大”显然不是一般的“体积”意义上的大了,而是包含了道德境界上的崇高含义在里面的——“大”是一种精神气质,而非体量上的巨大。 所以后来的成语如“宏伟蓝图”“宏大抱负”等等都是沿袭了这一概念而来。
3、《楚辞·九章·怀沙》:“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王逸注:“内美谓道德之质。脩能谓技艺之容。” 洪兴祖补注:“内美谓道德之性。” 这一解释从“质”(道德本质)的角度来看待“宏”字的属性,可谓是非常贴切的了,而且“修能”两字也和“宏德”相对称起来(可参看王逸对“修能”一词的注释: 《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王逸训曰:"金玉锡石,温润珪璧,人之所珍,以比贤士,道艺纯备,如金刚璋璧也") 因此我推测这里的“宏德”应也是指德才兼备、完美无缺之人所应拥有的品德吧。当然,这是基于我对屈原其人以及当时社会状况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猜测,所以不一定准确就是了.......
4、唐代韩愈在其名作《原道》一文中曾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他所理解中的“道”: “尧之时,皋陶为士。汤之时,伊尹为士。孔子曰:‘孰不为士?’故君子之于道也,犹农夫之耕也,人人皆以其私之所欲顺善而已矣,则乱世道矣。是故君子无所苟而已矣……” 在这个比喻当中,“道”被韩愈比作是农夫们所耕种的那一块田——也就是说“道”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人生和社会实践的真理或准则——这大概也是古人常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涵义所在罢? ——如此说来,所谓“宏德”也就是对这种“大道”的追求和探索啦^^ 其实要我说呀,古时候的人之所以这么热衷于对“道德”之类的话题进行探讨,原因也许就出在他们那套讲究“中庸之道”的理论体系上面去了:
5、《汉书·礼乐志》:“弘德通儒,宜为国师。”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德大谓之弘。 ” 如淳所言乃是借用了《荀子·宥坐篇》中有关孔子对“弘德”所作解释的内容: “夫子谓季桓子曰:‘丘闻之,君子之行也,布帛精粗者不逾节,小大不差;食肉不知膻味,饮酒不知醉醒;居不隐处,行不及道;虽乐,不复馀乐。’丘虽不肖,然知君子之行也,精之不厌,细之不遗;不绝不绝,熙熙然以济乎其上下,以休乎其天下,而今也则不然。夫子曰:‘我道穷矣!’愿遂行君之道焉。’” 我个人觉得这一段文字当中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给“弘德”二字所赋予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涵——虽然孔子的这番话里并没有直接点出“努力”这两个字,但是由他所说的那些内容来看的话,我想他也应该是持有一种“当仁不让”态度的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