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白色代表什么意思?
五行的概念最初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宇宙的一种理解,是古代中国基本的哲学观念之一。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功能。 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们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处于不断的相生相克之中。 所以就有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之说,同时也说明了世间万物都是循环存在的。 而我们日常所见的颜色大多来源于这五色。 五色对应五行即青属木(绿色)、赤属火(红色)、黄属土(黄色)、白属金(金属白色)、黑属水(黑色)。 这里面的青指的是蓝色和绿色两种颜色,比如天空的蓝色便是青色,而草叶的绿色则是青色中夹杂着一些黄色。
为什么白属金呢?这个问题就有点奇怪了。 金不是指黄金的颜色吗?怎么变成了白色的意思了呢? 其实这个说法来源于《尚书·洪范》中对于五行的解释——金曰砺,砺的意思是磨刀石的意思,由于黄金质地坚硬且可打磨成刃,所以将金比作砺石。 这里的砺可不是现在所说的金属,而是指石头类的硬物;所以后来人们就用砺来代指金,于是金就变成了象征坚硬有利的白色了。 白为金的象征其实也暗合于西方宗教中的白色圣衣。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是比较迷信的,他们认为神灵无处不在,所以他们经常会在自己的身上佩戴一些可以避邪的东西以求心安。
而在当时西方宗教传入中国后,为了表示自己对上帝的虔诚,他们会在自己穿着的道袍或者是袈裟上画上十字架,以此来表示自己和上帝的距离更近一些。 然而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西方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衣服很耐穿,并且也很保暖。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和尚或是道士的衣服大多都是白色的。这也使得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更加广泛。直到今天我国还有很多地区仍以着白衣为僧尼,尤其是一些藏传佛教寺庙里的大师们几乎都是身着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