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属于五行属什么?
姗,读作shān,形声字,从女,单省声。本义为慢貌;缓行貌。 《说文》:“珊,珊瑚。生大海中。” “珊瑚有珠而无叶,碧玉无文而不华”(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八》) “一重一掩,双鸾飞兮;红绡散开,百丈丝兮……”(元稹《莺莺传》) 这三句均出自同一段文章(元稹《莺莺传》),其中都提到了与“珊”有关的两种事物——珊瑚和红绡衣。由此可以推测出,在唐宋时期人们对“珊”“瑚”字的区分并不明显,甚至可能混同使用。
《玉篇》:“姗,慢貌。又人名。”《广韵》:“”俗作“跚”[1]。可见在古代人们习惯将“珊”写作“姗”。而在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中没有“姗”字,所以一般不把它当做独立汉字看待,而只当作是“莎”“珊”等字的简化体。因此现在的人多不知道“姗”是何意了。
关于“珊”的寓意,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南海有一美人鱼名为珊奈,常在海滩上捡拾珊瑚。有一天她在沙滩上捡到一颗珍珠,拿回去交给她爹娘看时却发现珍珠已经变成了美丽的明珠。珊奈的父母认为这是天上的宝物,便将明珠命名为“天女散珠”,并世代作为传家之宝。
由于这则故事流传较广,许多人便以为“珊珊”二字有吉祥之意。然而事实上古人用“姗”“珊”表示吉祥的意思,仅仅是因为二者都是珊瑚的通假字而已。 在古文字中,珊瑚的“瑚”字是个会意字:上面象一个跪着的人,下面则是燃烧的火堆、燃着的烛台或火炬。这种会意方法与甲骨文的“火”字十分相似,只是甲骨文多像火焰,而此处的“炉”更像是烧火的器具。
据《释名》记载:“珊瑚木似林邑竹,根株相连而生也.”可知这里的“瑚”就是现在的珊瑚。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如之何勿思!彼汝之子,邦之彦矣!”意思是说:“我怎能不想念她呢?她可是你的好儿女,邦国的才子呀!"其中的“彦”指的就是珊瑚一类的美玉。 再根据一些典籍,我们还可以得知:古时的人把珊瑚当做仁人的象征。所以珊瑚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美好的内涵了。 而“珊”则没有这方面的意义。只不过因为读音相同,所以才被误认为是同一个意思罢了。 其实这个误解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北宋诗人黄大临曾在《谢张敦礼送蜀红珊瑚盏》中说:“老僧已是十年别,见说擎来指尖软。”他所说的“川红珊瑚”即“珊瑚”,并非指一种植物,而是指珊瑚树的一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珊瑚虫”。这首诗中的“老僧”指的是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大师的弟子道源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