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在五行属什么?
谢邀,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有点超纲了……因为“贤”本身是一个会意字,所以如果按五行的说法来讲,五行之中是没有“形”的,而五行说最早是用来解释字的造字本义的(比如《荀子》和《韩非子》)。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在后来用五行来给汉字造字或者解释呢?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我估计题主问的是“五行说中有没有形的概念啊?”那么我就直接答“没有。”如果要讲清楚为什么“五行说中没有‘形’这个词”的话那就很复杂了。这里就只说一个大概吧…… 五行说的起源应该是战国时期的一些方士、阴阳家等对天体运行、气候变化的一种尝试性解释。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而这五种元素的属性分别是“坚、柔、炎凉、润下及曲直”——这里的“坚”“柔”分别指刚硬与柔软,“炎凉”分别指炎热与寒冷,“润下”是指雨水,“曲直”则是指草木的生长弯曲或挺直的特性。
这些特性是自然界本来就拥有的,但它们也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比如水能灭火也能救火;火能烤死人也能烧死人等等。 这种元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被用来类比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的关系——“天道有常”,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遵循一定规则的。 而这中间最大的变量就是“五行相胜”(也叫“五行相克”“五行相侮”)。这个原理是这样的:木可以生火(木生火),但同时火也可以燃烧掉木(火克木/火焚木);同样,水可以淹没木(水生木)但也同时可以被火蒸腾成水蒸汽升到空中变成云再下雨将水浇灭掉(火克水-火蒸木);金属可以克制木(金克木),但因为金的硬度不如金属,所以在战斗中很容易就被折断(木克金),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就都可以得到解释了:比如夏天之所以天气炎热是因为火气旺盛(火旺则水弱);冬天天气寒凉是因为寒水克火的缘故(火衰则水盛)…… 而五行学说也正是建立在这种万物相生相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所以在这里我可以给出答案了:五行中是没有任何一“行”包含“形”这一特性的! 如果非要找类似“形”的东西的话可能只能说是"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