燚五行缺什么?
《说文》中说,“炎”是“火形”,而“焱”则是“焱,火也”;段玉裁注解说,“今字作‘燄’者,非是。”“燄”本为蜡烛之火,引申为火焰、光焰。《诗经·小雅·采薇》中有“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曰归曰归,岁亦晏兮。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载饥载渴。百尔所虞,贻我燠寒。”其中“煦”通“煖”,温暖的意思,这里就是指烛火之光,熊熊燃烧而又柔和温暖的火焰。
“炎”和“焱”在金文中的字形都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火”或者“日”,下面是“又(手)”;小篆中,“炎”为左右结构,右边是“音”或“言”,左边不变;楷书中,“炎”简化成“炎”,“焱”变为“焱”。现在一般“炎”和“焱”通假,意思一样,但是读音不同。 “炎”读yán时,从字形上看,金文字形像手持火炬,《说文》解释为“火上”,本义就是烈火、大火。由本义引申出来,“炎”是指高温灼热之物,可以烧灼、烤焦东西,如炎蒸暑热,引申指气候干燥炎热,又引申指人体阳部疾病等。
“炎”读yāo时,指蜡烛的光焰,如霞光万道、火光熊熊。此意后来写作“燄”。
“焱”读yàn时,本意是指日光闪耀,常用来形容五彩斑斓的火花,如“烟消云散,漫天绽放在蔚蓝的天空里,点点繁星,宛如撒落的一串串宝石;而地上的树梢头上,叶尖上,仿佛都浸透了水银似的,闪着耀眼的光芒。” 读zhì时,同“炙”,用火烤食物,这里特指烧烤鱼肉,如烤鱼拌饭是最健康的夜宵! 现在生活中常用的词语“自燃”、“点不着的火”,“火灾”等等,用的都是“炎”字的意思,即物体自身具有的高温会烫坏自己,导致自己烧伤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