釬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溥鑫浩溥鑫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釬”字,《说文》作“釬”,系传写之误;小篆作“”(李阳冰作“鉞”);古隶作“倝”或“干”;今文字作“焊”。 “焊工”之称谓一直沿用至今。然而这个词的本义却早已失传。

关于“釬”字的音、形、义,须得从头缕清楚。 先说“釬”的本义——《说文》训“釬”为“戟鋋也”,即长矛一类的武器。 从字形上看,“漢”金文作“”,像长矛头;“干”金文作“㫖”,像木作叉状,横插在土中,用于刺物的工具,其本义亦即长矛之类。 小篆以后的字形,显然沿袭了金文的这种造型。 “干”的本义虽早己不再使用,但一个重要的引申义却保留了下来,那就是“直”、“挺”的意思。如成语“干巴巴”(方言读guānba ba)形容干枯。 再来说“捍”,《说文》解释得很含糊,说“捍,扞也。”“扞”是什么意思呢?它其实就是指代“干”的某些行为——用长矛之类的兵器捍卫自己。 所以“捍”字从“干”从“甲”。“甲”是盔甲,保护身体的用具。古人作战穿着盔甲,用着长矛,准备着战车,当然也期待着神灵庇佑。所以“捍”又具有了“辟邪”的意思。

到了现代汉语里,“捍”已经是一个多义的形容词,除了“抵抗”之意外,还有“坚硬”、“挺拔”等意思。 那么现在来梳理一下“焊工”一词的来源——“焊接”本指把金属熔化后连接在一起,这个“焊接”实际上与“干”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干”并不能像电焊一样把人烫伤。

而“焊工”中的“工”实际上就是“工作”、“职业”的意思。过去人们以物易物交换物品时,往往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如果我没有你需要的铁钉,就送你一块布,再用这布料跟别人换回粮食,这样最终我有了粮食,但你也有了铁钉。这就是“功”,这种交换的形式就叫“工”。后来这个“工”字扩展泛指一切手工技能,像木工、玉雕师等等,最后才延伸出了现在的“工种”的概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