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五行属性火主什么?

糜瑞宇糜瑞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说,是古人通过观察万物所具有的特性而抽象出来的五种物质或能量形态。 方向属于空间的范畴,而空间是不存在的,至少不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因此“方”这个概念是从人类视角出发的,是人主观性的体现。 既然“方”是人主观性形成的概念,那么其性质必然和人有关。从这点上说,方的五行属性就应该按人五行的属性来确定了。

由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有着不同的功能,因此人体也有不同的五行属性。比如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不同身体部位的五行属性的不同,导致了人在自然环境中遇到不同性质的阴阳二气后,身体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状态。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就是强调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体内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人的五脏六腑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对应着自然界不同的现象。所以人体的脏腑功能和自然界的天时变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可以认为,天的五行属性也对应着人体内相应的脏腑。

有人问,夏天高温多雨,应季水果蔬菜丰富,适合锻炼身体排出汗水,降低体温,为什么还要补阳?难道不热吗?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其实也不矛盾。前面说了,“方”是人主观性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同样的温度环境,对人来说可能很闷热,对鱼来说却刚刚好;同样,对于鱼来说很舒服的温度环境,对人来讲却很闷热。这也是中医常说的“虚不受补”“实不得除”的道理嘛! 所以要解释清楚这个谜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中医学上常用的一个概念——“津液”。

津液是一个中医学者容易忽视的概念,但在中医古籍中却经常出现。它是中医对人体内外环境及其相互作用所做的整体观描述。这种观察方法是建立在“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上的。 用现代的语言系统来表达,我觉得可以把津液定义为:机体在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下,对外界不断变化的阴阳环境所做出的适应能力表现。 而这种适应能力具体又表现为: 1、皮肤汗腺向外排泄汗液,调节新陈代谢; 2、黏膜器官(鼻、咽、口腔)随时分泌黏液,帮助运化饮食中的营养物质; 3、大小肠不断蠕动,及时输送残渣毒素,保证机体的干净纯洁; 4、不断呼吸新鲜空气,摄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

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机体会出现以上四种表现的良性循环,即:出汗→蒸发→降温→凉汗;分泌黏液→吞咽→消化道黏膜吸收→补充体液不足;大肠蠕动→粪便排泄→减少体内毒素;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的阴阳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的“热”,是人体可以通过上述四个环节进行自我调节的,是正常的“热”。

当我们采用不当方式祛火(寒凉药物、食物),或者过度滋补(热性食物、药物)的时候,机体会出现上述四种表现其中某一环节的失衡,从而造成津液的代谢障碍。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发热,或者是口干舌燥,或者大便干结难排。所以,从中医理论来看,合理的祛火方式是引导机体通过上述四个环节的自我调节,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而不是用寒凉药物伤害阳气,用滋补之品损伤脾胃,阻碍气机,令郁热内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