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怎么在韩国?

贲璇琳贲璇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孙膑去韩国挺正常的啊,他的祖先孙书就是卫国人,因为卫国国君无道,孙书觉得在卫国没有前途,所以跑到齐国去了。 孙书到了齐国以后被齐国的国相晏婴看重,收为子弟。后来孙书在讨伐鲁国的战斗中立了大功,被齐国封为乐正这个卿(百官之长)职位,还得到了一块采地用于祭祀他的祖先。

你说的孙膑应该是指孙武的叔叔孙膑吧。孙膑是齐国人,本来姓田,叫离邑;因为他腿上有文身,又称孙膑,孙膑这个名字应该是他后来的封地孙膑邑的意思了。孙膑年轻的时候和庞涓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兵法,后来因为孙膑的封地在阿城,所以在称呼上又有了阿城的简称——阿西。 所以《韩非子》中就说孙膑是“阿西大夫”。 孙膑和庞涓一样,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但是孙膑比庞涓聪明,学得也更好一些。所以老师就偏爱孙膑一些。这引起了一个师兄魏鞅的不满,向老师打小报告,说孙膑私生活不检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是“与师妹有奸”)。师父一听,大怒,决定处罚孙膑。可是孙膑已经走了。

《战国策》和《史记》都说孙膑是因为受刑而逃到齐国的。 但是《战国策》和《史记》记载的“刑”的内容不一样。 《战国策》说是“膑”(割去膝盖骨),《史记》说是“黥(刺面)”。我看了《战国策》和《史记》原文,《战国策》的“刑”字是在“膑”字的后面,说明“膑”前面还有字,而这个字说明行“膑”之刑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应该是孙膑犯法。

《史记》的“刑”字是在“黥”的前面,说明“黥”是先完成的,“劓”或“刖”等刑罚在后。并且“黥”在前面,说明“黥”应是主刑。 根据这些材料我认为应如是排序: 魏鞅向老师的师祖告状,说孙膑、庞涓生活不检点。师父罚二人跪下。

此时正在师门下的魏鞅之徒公子卬听见二人争吵,便出言讽刺。魏鞅趁机让公子卬打小报告,说他看见孙膑和师娘私通。师母见事已至此,一怒之下自尽。

师父大怒,命人把孙膑和庞涓抓起来,准备治罪。 二人被刑,然后流放。庞涓跑到韩赵两国之间,做了中山国的大夫,后来又回到魏国。孙膑到了齐国,做了将军,后来和庞涓战于桂陵,以围魏救赵之计击破魏军,并在马陵道设计,终于消灭了魏国的精锐之师,为父兄报了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