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怎么写?
我上二年级时的一件事,虽时隔多年,但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那天傍晚放学时,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我因为帮老师关窗锁门,走得稍晚些,刚出校门便听见有人喊我,一抬头看见是我家开饭馆的邻居阿姨。阿姨递给我一块肉饼,说她见我很晚了还没走,所以专门给我做了个肉饼等着我去吃。这顿“美餐”对我这个平常只能吃一顿玉米饼子的穷学生来说,真是一份“厚礼”。当时我顾不上说一句话,便急匆匆地往家走。
刚走到村口,就看见母亲迎面走来,她今天怎么这么早就下地回来了(那时我们家靠租种邻村的集体土地养活一家人),我心里正嘀咕着,母亲走过来,顺手揪下我衣领子上的一个饼渣子问:“哪儿来的?”由于害怕,我一着急竟然脱口而出:“邻居家给的”。一听我的回答,母亲突然变了脸色,一下子拉下脸来,把手重重地一甩,冷冰冰地丢下一句话来:“必须让我知道哪儿来的!必须!”接着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紧紧抓住我的手往家里拉。她平时待人诚朴善良,从未对我发过火,这次突然发火,且火气之大,吓坏了我。到家后,母亲又追问我饼子到底哪儿来的,我实在害怕,只好把中午没吃饭饿极了,从邻居家拿了一个饼子的事说了出来。母亲听了听,语气一下子就软了下来,把我揽在怀里,对我说:“娘知道你饿,但不能不经过人家的允许就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你这样连小猪都不如。娘养过小猪,你给它撮一撮玉米,它吃饱了,对你的劳动,它都知道用尾巴在你手上碰一下……”
尽管母亲的批评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饼子引起的,但它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做人课。此后,“做人不能连猪都不如”这句话像警钟一样一直在耳边回响。我时时处处用这句话提醒激励自己,终于走出小山村,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