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有什么动人故事?
在雄县张岗乡南小王村南,有一古塔,砖木结构,坐落在高台之上,台高11.2米,东西长17米,南北宽15米。台上有塔4座,塔为六角楼阁式,塔通高27米,塔基3层,底座高5.9米,台座2米。塔身6层,第1层塔身较高,二至六各层高度几乎相等,一层南向有券洞可入内。各层均南北辟拱门,余4面设假门。每层每角均悬风铃,塔顶盖筒瓦,并有砖雕椽子26根。原塔尖为铁葫芦,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掠去。一层塔顶两侧原塑两头10来米高的望天吼,抗日战争时期毁,其余部分保存尚好。该塔原存有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所立的石碑,碑文记述了该塔的悠久历史。村民称此塔为“4塔”、“古塔”,清代道光《安州志》作“镇南台”。从出土于该古塔周围的遗物考证,此塔建于北魏,毁于清末明初,现仅存砖石结构部分。1984年此塔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加固和整修。1988年又整修了通往古塔的道路,新修了古塔周围的围墙,1993年省拨款继续进行了修葺。
在雄县南小王村流传着一个有关古塔的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泽,里面有很多妖魔鬼怪,经常兴风作浪,残害生灵。玉皇大帝很是恼怒,于是派天将下界捉拿怪兽,天将历尽艰辛才把怪兽捉拿归案,玉帝又命天将用千年白玉把怪兽镇在水底,为了防止怪兽跑掉,天将就地建起一座宝塔,以镇四方。
又说,古时候这里一片沼泽水洼,每年一到夏秋水大之时,洼淀里洪水四溢,淹没庄稼,毁坏房屋。有一个会法术的人路过这里,念动法语,把水全部吸进一个大葫芦里,然后顺手向地下一插,这葫芦就“吱溜”地钻到地下,从此这里就彻底地“干”了。他用葫芦治了水,人们十分感激又怕葫芦再“溜”到地上把水放出来,于是人们就用石料建了块高台,又在台上修了“四塔”,用以镇住水妖……
这些传说是十分荒唐的,实际古塔应是寺庙建筑的遗存,具体年代已很难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里是远古时期河湖漫滩,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里曾是水陆交替、洪水经常肆虐之地,在这样一个地方建造高台和建筑,从科学的角度讲,它应是古人与水害作斗争的实物见证。它那高出地面10多米的高台,是否是古老而久远的堤埝子?那雄伟壮观的四塔,难道不是劳动人民战胜水害、修起大堰的写照么?看来,关于古塔的传说还应该有着朴素而合理的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