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汉字“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根据古文字学研究,“ 昜”和“ ”是同一个字,“阳气上升”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都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日”(或像太阳的光辉),下面是伸展的双臂、“又”形、“支”形等,表示向上撑举。西周中晚期,金文中出现了一个简化字形,将“又”形改为“几”形,这就是小篆所从。这个简化的过程,大概是认为“又”象人的两手之形,而“几”则象双手上举之形。所以,《说文解字》解释“阳”时,就说它“从阝在隹上,此谓‘陽’字,本亦作暘”; 解释说“暘”是从“日”从“阝”,即以“陽”为声旁的字,都读作yáng。
关于“阳”的本义,学者们看法不一。有说是表示“日光升出地平线”[1];也有认为是表祭祀,因为“祭天必以阳始”[2];还有以为是指太阳运行的方向与祭台方向一致,所谓“祭神如神在”,因此“阳”指阳光、明亮之意,并引用了《诗经·小雅·天保》中的诗句来说明“阳”“阴”对举,有光明的意思。不过,这些说法都有些牵强附会。我认为,“阳”的本义应是“向上的运动”,这与它的造字本意相吻合。
汉字中的许多字都与运动有关。比如: “步”表示脚步向前移动;
“走”表示一个人迈着大步走;
“驰”是马车飞驰的样子, 本义就是车马奔跑;
“逐”表示追逐; “追、蹑、赶”表示追赶; “退、却、却”表示后退; “超、越”表示超越; “跃、跳、蹦、跃”都表示向上跳跃; “飞、翔、翻、飘”表示飞行; “奔、逃、跑、趋”都是奔走、逃跑。 再如与“阴”相对的“阳”,本来就有“气上升”的含义:
“旸”意思是日出;
“旸谷”即日出之处;
“旸”也写作“旸谷”,用来比喻日出;
“杲”也是表示太阳刚刚升起;
“昭”也表示日光明亮;
“韶”表示光色美好;
“阳”也表示天气晴朗:
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阳”的原始意义——“向上的运动状态”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