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是几画五行属什么?
邓(dèng)姓来源有二,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解狐之子邓叔献封于邓郡,因称邓氏;二是楚昭王封相孙叔敖之墓曰邓陵,其孙叔椒迁居下邑(今江苏徐州),复姓邓氏。 历史上,山西、陕西的邓氏多来源于古晋国的后裔。而河南的邓氏则大部分源自于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孙叔敖的后人。当然,也有其他地区的邓氏来自他地。 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一位。
首先,根据《百家姓》中的记载,“邓”字作为姓氏,“姓”旁应为繁体字形“鄧”。而“鄧”字的金文书写形制为上图所示。 “邓”字最早见于金文,而金文中“邓”字与“餞”字通假。也就是说,“邓”姓的起源应与“餞”有关。
其次,西周初年,周成王亲弟叔鲜被封到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建立侯国,史称霍叔。周昭王时将霍叔所在的霍国灭亡,霍叔避难奔晋。公元前623年,晋襄公命霍叔的孙子孟满为翟氏御官,管理采邑邓(今河南省邓州市)。后世子孙以职为官称,遂姓邓,也称孟邓或翟邓。
西汉时期的南郡叶县,有一户姓庄的人家,家里有个婢女怀孕了。主人怀疑这个婢女私通外贼,欲将婢女送交官府治罪。这时,婢女的丈夫从外地回来,得知此事,便向主人辩解,说自己不在家期间,妻子并未与人私通,孩子是自己回家的见证。
后来,孩子的祖父看到孙子后,高兴地说:“我的孙子回来了!”并给孩子起名为敦。这个男孩长大后,成为东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名叫邓弘。这就是成语“孙盛辨冤”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有支脉拓跋氏。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实行汉化政策,改鲜卑姓氏为汉字姓名之一,其中就包括了“邓”字。北朝的羌族豪帅邓京祖,随魏武帝曹操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邓。到了唐代,其后裔邓景山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八》中就有关于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