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五行属木还是?
五行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源于阴阳学说和古代对天文历法的认识。古人发现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季30天,共120天;每个月分上中下三日,共90日;每天分朝、暮、夜三个时辰,每个时辰8小时。这样一年就有360小时,也就是72个时辰。
古人用七个星宿来表示每天的七十二条时辰,称之为“七曜”,即: 太阳由东向西,顺行一周为一日;太阴由西向东,逆行一周为一月。所以一天分为早晨(寅时)、正午(午时)、黄昏(酉时)和夜晚(子时)四个阶段,一个周期为24个小时。 月圆则水涨潮汐,月亏则水位下降。随着月亮盈亏变化,潮汐有涨有落,持续一个月。
古人观察到潮汐的规律后,把每月初一至初五定为“朔”,每月十六至二十一分“望”,每隔十五天为一“弦”。以“弦”为单位划分月份,全年便分为十二“弦”,每一弦大约三十天,也对应着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个“节气”。 以“节气”来划分温度,在“大寒”与“立春”之间,气温虽然还在降低,但降得最慢,平均下来每日只下降不到0.5℃——这已经接近于零增长,所以此时节草木不易发芽生长;而在“春分”到“谷雨”期间,气温继续上升,平均每日升高约0.5℃,草木开始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