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属于五行什么关系?

卫沐帖卫沐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德”说源于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驺衍因为倡导阴阳五行学说而遭到鲁国儒家的抵制,便到燕国、秦国游说。《史记》记载他为秦王“称天事 ,带剑冠,教始皇为帝。”(《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说他在齐国时“世主善之,皆至于相位。”“四君”就是因为他提倡的“五德终始”“大齐七政”而得名的,这里所谓的“五德”也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意思。这种理论流行于西汉时期,被用来解释西汉政权合乎伦理合法合理的根源。汉初推崇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时又开始相信天命,“五德终始”说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王充著《论衡》对“五德终始”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说:“五行之理,土最微细,万物从土出……今以所无质求诸虚无,用谓土德实先,无以验证,诚为虚矣!又言金德克木,木德继土,岂不本末颠倒,逆乱甚矣!”(《论衡·物势篇》)东晋崔豹在《古今注》中则直接引用王充的话来反驳当时的五行家们,讽刺他们张着大大的眼睛却看不见土地是万物的根本。

可见,所谓“五德”不过是汉代人民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对西汉王朝合法性所做的神话式的解释罢了。 “五方”说的是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它和古代人民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古代中国主要在黄河流域发展,西有丝绸之路通向西域,南则有岭南和不宁之邦。因此人们就把地理上的方位和五行联系起来作为代表不同的方色。《尚书·洪范》已有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这实际上把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归入五行之中,赋予它们相对的属性,这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象征性的符号和用语都具有了某种方法论的意义。 以上内容均摘抄自百度百科,侵删 下面来说一下我个人对于“五行”的理解,这是我读中学时做的一本错题集,里面都是我犯过的错误,归纳出来的知识点。

个人认为“五行”就像数学里的“复数”,他具有了一种超越性的意义,是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抽象思考结果。用它去解读一些社会现象或者个人的情绪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我最近情绪比较暴躁,我想可能是我“心火”太旺了,需要“降火”;我最近脾气很好,可能我“肝气”舒畅,“肾水”充实,所以心情愉快。同样,我看到别人欺负弱者的时候,怒目而视,也许过不了多久我就会“肝火”旺盛,容易发火。

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古人的这些说法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是值得商量的。比如,为什么“水生木”而不是“木生水”呢?为什么我的“脾气好”不是因为我“肾气”足而是因为我“肝气”盛呢?其实,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存在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就是用一种简单的逻辑去套用在一切事物上从而得到一种相对合理而又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导致了古代的象数之学不断演变成为今天的数理公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