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音五行有多少种?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大概花了两天的时间来查询有关资料,终于搞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 先给出结论吧:大衍之数五十,而天干地支各为二十有五,一甲子的六十年周期中,每一甲子都包括两个壬子、五个甲子、一个壬寅……共六十对干支。所以真正的“纳音五行为六十种”。(见我的专栏《十天干的真相》) 但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如果这样一甲子一甲子地推下去,最后总数会超过50,于是他们又引入了一个概念——中气,也就是现在的“中运”,以每123年为一段,分上、下二部,共分六部,每部的开始之年称为“始运”,中间之年称“中运”,末年称“末运”。上下部之首年对应“始运”,中部之首年是“中运”的开始,末年的年底是“末运”的开始。这样,在六十花甲子周期内,每一个甲子两年之间就有四个年头被分为上下两部,每个庚子年都被分为前中后三段,共有十段。
古人根据每年的节气变化制定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为一个节,一共七十二节。每一节都有一个名字。其中前半节的九节叫做“三候”,每个节有三个候,每个候各有五天,共有十四天。每年四立(春立秋冬立)的前后各有一候,再加上每个节的中气前后各一侯,所以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的每一候都有五天。这样,一年的天数就变成了365+4=369(天干地支都是整数)。
然后我们引入一个“大运”的概念:六十甲子为一运,每一运也包含两个壬子、五个甲子或六个丙辰……共计六十对干支。每一个丁酉(六十花甲的第一支)都为一轮大运的开端;每一个庚戌都为一轮大运的结尾。一年正好走一对干支,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这时的“纳音五行”就不再是简单的五种行干了(因为地支可克可合可冲),而是五行的十二种状态。我在我的专栏里详细推演了这一过程,最终的结果确实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每一轮大运中的每一个流年都能配到它的“纳音五行”,而且这一种“纳音五行”只代表当年的流行气场,明年又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