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明星演员有哪些?
说一个比较冷门但又特别特别的优秀的女演员 宋春丽,1962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想考表演学院,但是父母希望她能在北京上学,于是就考进了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军区政治部话剧团,后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系。
她的长相并不漂亮但非常有气质,演技特别好,是话剧团的台柱子。由于话剧团待遇不高又没啥名气,所以她就经常出去接拍电影电视剧来贴补团里的经费不足(这是她自己的说法)。《喜莲》《冰山上的来客》《小铃铛》等是她早年的作品,还有《阿夏的故事》《五朵金花》等,她在其中都是配角,但是每一个都生动鲜活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央视主持人黄宏,开始淡出演艺圈,相夫教子。2005年复出参演了《太行山上》,饰演桂芳妈妈。2010年因为主演《咱村村民》获得第3届华鼎奖群众最喜爱电影奖项。
2014年凭借《我的娜塔莎》中庞淑云一角夺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11月--2004年6月22日),原名随爱枝,出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小山村的常家湾,中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常派艺术的创始人,中国戏曲“常派”艺术的集大成者和里程碑。常香玉60多年艺术生涯的常香玉,先后塑造了200多个戏曲舞台形象,如《白蛇传》《花木兰》《西厢记》《红娘》《拷红》《白毛女》《朝阳沟》《红灯记》等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形象。2004年6月22日,常香玉因心肾功能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逝世后被追认为“永远的艺术大师”、“人民的艺术家”、“豫剧传播者”、“豫剧皇后”、“豫剧人人唱的常香玉”、“常派艺术创始人”。
马金凤
马金凤(1922年11月6日--2021年4月24日),女,汉族,河南省杞县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帅门户”创始人、中国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红梅开坛元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曲“常香玉大家乐”金奖得主、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豫剧三团名誉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真国色,洛阳红”、“洛阳牡丹”。她自幼学河南梆子,后来在开封、西安、新疆等地演出,1955年任洛阳市秦腔剧团团长,1957年率团改演豫剧,任豫剧团团长。她嗓音响亮,音域宽广,唱腔激越高亢而又韵味醇厚,善于运用鼻腔(脑后)、头腔共鸣,在唱腔表演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人称“马派”、“洛阳派”、“帅门腔”,世誉“真国色,洛阳红”,尤以出演《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一角享誉海内外。2021年4月24日2时45分,马金凤在开封辞世,享年100岁。
崔兰田
崔兰田(1926年8月24日—2011年4月3日),原名长金,祖籍河南省濮阳县郎中乡崔杨庄村,豫剧旦角,豫剧崔派艺术创始人。崔兰田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她从小学艺,在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的舞台形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风格,开创了豫剧“崔派”艺术,世称现代豫剧“四大名旦”、“五大名旦”之一,并被冠以“洛阳牡丹”、“菊外霜”、“金嗓子”、“黑牡丹”之美誉。代表剧目有《马娘娘》、《秦香莲》、《柳绿云》、《桃花庵》和现代戏《朝阳沟》、《刘胡兰》等。崔兰田创立的“崔派”,在豫剧的各个流派中,独以声腔而名世,世称崔派“酷似京剧程(砚秋)派,既有苦痛悲哀,又不失雍容华贵,韵味深长”。2011年4月3日9时30分,崔兰田去世,享年84岁。
阎立品
阎立品(1923年--1999年),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阎立品在唱腔上,吸收河南梆子、曲剧的唱腔特点,融会贯通,独树一帜。其声腔特点为:生、旦不露脸,高腔、假嗓不伤疲,演唱声圆字晰、音美情真、刚柔相济,既激越豪放,又委婉隽永。1999年阎立品病逝,享年76岁。
陈素真
陈素真(1919年8月13日--1994年9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新密一农民家庭,原名陈派贞,字思诚,国家一级演员,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陈派艺术创始人 。她在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吸收了京剧程砚秋、汉剧王汉鹏、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