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
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率领起义军渡过黄河进攻秦朝的故事。“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锅;舟:船。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后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项羽是下相(现在江苏宿迁西)人,年轻的时候,力大无穷,勇猛过人,喜欢兵法,很想干一番事业。他当了兵,见秦朝制度腐败、残暴不仁,就起了反秦的决心。
秦末,我国黄河一带连年发大水,楚汉边界地区闹瘟疫,农民生活困难,便发生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项羽听说后,立即跟随叔父项梁杀牛大宴宾客,发布起义的命令。大家听了决心拼死一战,不愿给秦朝效力。于是,大家用过去楚国的“衅鼓”的仪规杀牛取血涂抹鼓,正式宣布部队起兵反秦了。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羽做了裨将。
后来,起义军扩充到八千多人,号称“八千江东子弟兵”。为了夺取地盘,叔侄二人准备渡江进攻秦军。他们到达淮阴后,决定把船凿个小眼,装上石头,沉在大江里。同时又把锅砸破,士兵们带着几天干粮,然后出发,以表示义无反顾、拼死向前的决心。因此,出现了“破釜”、“沉舟”的壮观场面。就这样,他们一鼓作气,攻进城父(现在安徽蒙城北),占领了成皋(现在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从此,威震秦朝。
后人根据这段史事,总结出“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意思是表示决心最大,义无反顾,干出一件大事,决不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