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故事有哪些?
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玉石是女娲氏炼成的,其来源为:天有不吉,则玉焦烟,这是说,玉是女娲补天时用五彩石炼成的。
玉在古代被当做神圣的器物,它的含义很广泛。玉在古代被视为神物的象征,是忠贞纯洁的象征。在商代就有用美玉敬奉神明的习俗,周代就有朝觐时献美玉的礼仪,天子还用美玉祭祀天地祖宗神灵,用玉做礼器,天子分封诸侯和诸侯之间的往来也都要赠献美玉。玉还被看成是仁智德义等高贵的品德。
从殷、周以来,玉一直被视为宝物,用来“事鬼神”、“理蕃屏”、“万物化备”、“宁其灵魂”和“为人之宝”,以至成为“多弗自重”的信物。到了春秋时代,“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玉文化成为上流社会普遍的风尚;以玉比德,以玉引申出“仁、义、智、勇、洁”等寓意,并衍生出玉文化,使“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作为德行的象征。
孔子以玉比德,使玉从器物层次上升为道德范畴,这是玉文化上历的一次理论大总结和升华,对玉文化的精神层面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玉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各种玉器和玉饰大量涌现出来,为人们所喜爱和珍爱。玉器品种繁多,从仪仗用玉、礼仪用玉、装饰用玉到日常用玉,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各朝各代还创造了多种琢玉技法,体现了当时高度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