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故事讲了什么?
《灰姑娘》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夏尔·佩罗所著,记载在他的《鹅妈妈的故事》里。后由格林兄弟收入《格林童话》。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童话故事之一。
格林兄弟收集并出版这部《灰姑娘》,是在第二版,也就是1814年。他们知道还有佩罗的版本,但还是以德国民间搜集的作为底本。所以在格言童话里,没有水晶鞋,没有神仙教母,没有金发碧眼的公主形象。她只有从灰烬里拣来的一个残羹冷炙,所以大家就叫她灰姑娘。她很善良,忍耐着辛酸和困苦。后来一只小小鸟帮她实现了她心里的愿望:到宫殿去参加舞会!
她连着去夜二天,后来国王的儿子发现她是一根羽毛,后来在鸽子的帮助下找到了她,最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西方文化中,灰姑娘不仅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角色,而且作为成语词汇有着相应的文化内涵。这个故事的英文叫Cinderella,一般解释为“一个受苦受难的姑娘,通常是个仆人,经过种种挫折和障碍后获得成功”。
美国文化百科词典解释与灰姑娘相关的习语为“在遭受不正当和/或不幸的待遇后,成为令人吃惊的赢家或获得幸福”。简短而精辟。《牛津简明文学指南》则举了《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的典故,爱丽斯在梦游仙境中见到的一个扑克牌人说“我曾经是个裁缝......”爱丽斯问他,“你后来是如何变成王子的?”
该书解释说,“人们会立即明白,扑克皇后在梦游仙境中实际上是个暴君,而爱丽斯的问题是对灰姑娘这个故事的嘲讽和调侃。这种调侃是基于一个共同的文化前提,即,人们熟悉灰姑娘的故事。”因此,灰姑娘故事在西方文化中,已经渗透进语言的层面,成为成语或习语,是人们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