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武思德武思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定义,在《尚书·洪范》中是这样说的: “五行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方五常也” 也就是说,在商周时期,人们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类到水、火、木、金、土这5种基本属性的范畴之中,这就是“五行”的起源。 所以后来汉武帝采用《史记》记载的五德终始说给汉朝定位的时候说到: “汉据火德,故谓之汉” 从这里可以看出,汉代人们仍然承袭了上古时期的观点,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分为五大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的属性和特点。

而崇字的本义就与五行中的“土”有关——出自《周礼》的“圜丘祀天,方丘祭地”——所谓“圜丘”就是环形的祭祀场地,而“方丘”则是四边形的祭祀场地。由于中国自古重视祭祀,而方形的土地神庙是祭祀土地的场所,其中的土特指“社稷之土”——来源于耕种的土地。这种土是实用性的,具有可种植和收获的含义。 而圆形的天空神坛是用来祭祀苍穹的象征之物,其中的“土”则具有虚无缥缈的特点。所以这两种“土”的性质完全不同。 但是从“土”这一基本要素出发,却可以引申出两类意义:一类是与土壤、土地有关的现实意义,另一类是与天地神话有关的象征意义。前者如《诗·小雅》中的“维南有崇山”,这里的“崇山”指的是终南山。又比如苏轼的《东坡志林》中有言: “元祐七年正月二十日,予自真州召还京师……二月辛卯,至京师……三月丙寅,遂卜筑西山” 其中“西山”即今天北京西山的西峰,古称“西崇山”。

后者则与上古时代人们对于天地混沌未开的神话传说有关。《礼记·礼运》中有言: “何谓四方;东谓之朝,南谓之莫,西谓之夕,北谓之朔。” 就是说,古人认为东方日出之前有朝,南方日落之后有莫(暮),西方则有夕月,北方则有初升的太阳——也就是“朔”。

而“崇”字的第一重含义,就是指这些神秘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都是高处或“上方”,所以用“崇”表示它们。比如《诗经·大雅·崧高》中的一句: “崧高维岳,骏极于崇” 这里的“崧”和“峻”都是形容高山的意思。在古音里,“崧”字声母为sòng,“俊”字声母为tɕjòŋ,“崇”字声母为tʂoːŋ,三者都在宗母系列,因此可以通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最高的山啊,就在那高高的山顶上。 除了形容山川的高耸,“崇”还表示“上升”“增高”,这与古代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来沟通天地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崇”还有另一个意思——“尊崇”“推崇”——指的是对天地神明的尊敬。比如《国语·周语》中有言: “先王之尊贤也,先王之崇德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